正如当下五月的天气,汽车消费有所回温,但是市场还透露着一丝凉意。
5 月 11 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中汽协)发布最新月度产销数据。4 月,我国汽车产销量 213.3 万辆和 215.9 万辆,环比分别下降 17.5% 和 11.9%,同比分别增长 76.8% 和 82.7%。因为疫情导致生产供应停滞,去年同期汽车产销一度出现了断崖式下滑,在去年低基数,以及今年一季度因为价格战等原因导致的市场 " 寒潮 " 背景下,本月市场有所回暖。
但是放眼前 4 月整体,情况并不是很乐观。1-4 月,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835.5 万辆和 823.5 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 8.6% 和 7.1%。近十年中,今年前 4 月汽车总销量只高于 2020 年疫情刚刚开始以及 2022 年严格封控两个特殊时期,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
(相关资料图)
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数据发布会上指出,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,虽然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好转,但是需求仍然不足,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偏大。再加上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,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较重,需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有效政策持续提振,全力促进汽车消费潜能释放,推动汽车行业稳定运行。
1-4 月汽车总销量位于历史低位
从单月销量来看,今年 4 月处于近十年中等水平,但是从前 4 月整体来看,销量处于历史低位。
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市场。1-4 月,我国汽车总销量为 823.5 万辆,近十年倒数第三。但是同时期我国汽车出口却达到 137 万辆,是历史最好水平。今年前 4 月,国内汽车销量只完成 686.5 万辆,是近十年倒数第二,比 2018 年高峰期减少了超过 230 万辆。
数据来源中汽协,制图太平洋汽车燃油车,特别是经济型燃油车消费疲软是汽车遇冷的重要原因。
从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数据可以看到,1-4 月,我国汽车总销量为 823.5 万辆,新能源汽车销量 222.2 万辆,市占有率达到 27%,其中 4 月单月新能源销量 63.6 万辆,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 29.5%。
与之相反,燃油车 4 月单月销量只有 152.3 万辆,前 4 月销量 601.3 万辆,是近十年销量倒数第二,比 2018 年减少了 326 万辆。
除了新能源的替换效应,需求减少也是燃油车市场下滑的内幕。
业界分析,今年汽车不振有三大因素:一方面,今年春节在 1 月,汽车消费提前释放叠加传统消费淡季,汽车销量会相应下滑。另一方面,3 月份,国六库存以及部分车企提振销量等原因所致,行业出现了一场几乎波及企业的价格战,导致市场观望情绪加重,影响持续至今。此外,需求疲软也是主要因素。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扩大,汽车等大宗消费疲软,具体表现在经济车型销量持续下滑。
根据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物价数据,4 月份,CPI 环比下降 0.1%,同比上涨 0.1%。CPI 反应物价水平和消费信心。在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,作为大宗、耐用型商品,汽车特别是经济车型会呈现较高的市场敏感性。
中汽协数据显示,今年前 4 月,传统能源乘用车市场,30 万以下车型中,只有 8-10 万价格区间是正向增长,其余价格区间均为负增长。其中销量最大的 10-15 万价格区间下滑了 5.8%,单这一块市场就损失了上十万销量。
数据来源中汽协在消费者已经出现观望的情况下,价格战对市场影响进一步扩大。太平洋汽车电询了广州部分品牌汽车销售门店,销售人员反馈,自从 3 月份价格战以来,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依旧存在。针对不同价位,市场表现出不同情绪,相对而言,15-25 万之间车型观望情绪最严重,10 万以下经济车型以及 30 万以上中高端车型表现没有那么明显。
从企业公布的产销数据也可以看出,东风本田、东风雪铁龙、广汽本田等深度参与价格战,或者车型价格变动较大的企业,3/4 月份的销量数据并不理想,基本都是下降状态。由此可见价格战的长尾效应。
哪些企业销量下滑了?
虽然面临共同的市场挑战,但是车企们交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成绩。
合资和自主品牌表现泾渭分明。1-4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 368.2 万辆,同比增长 18.8%,市场份额上升至 53%,较去年同期增长 55.4 个百分点。同时期内,合资品牌几乎全部 " 卧倒 "。
在自主品牌中,吉利、奇瑞、比亚迪、广汽乘用车、上汽乘用车等企业前 4 月销量都保持了增长,长城汽车成为下滑的 " 小部分 "。根据企业公布的产销数据来看,长城汽车销量主要是因为旗下几大品牌中,WEY 牌、(-65.15%、减少 10800 辆)哈弗(-9.11%,减少 17844 辆)、欧拉(-27.62%,减少 10175 辆)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,只有坦克(+10.39%,增长 3307 辆)和皮卡(+20.14,增长 11310 辆)两大品牌保持增长。
数据来源企业,制图太平洋汽车合资品牌战线后退。虽然在去年低基数以及上海车展推动下,4 月份除了神龙汽车以外,大部分合资品牌都出现了增长。但是从 1-4 月整体来看 ,几乎所有品牌都遭遇了 " 倒春寒 "。
除了自主品牌竞争力增强等因素以外,价格战成为了闪现合资车企跟前的 " 拦门虎 "。因为价格战最先从合资阵营发起,且各企业产品和目标受众高度重合、降价幅度最大,因此消费者观望情绪更重。销量数据显示,在 3 月价格大战中,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销量都是下降的。特别是发起价格战的神龙汽车,3 月 4 月均是负增长。
数据来源企业,制图太平洋汽车同样造车新势力也出现了市场分野。曾经的固定拍档 " 蔚小理 " 今年南辕北辙。
理想汽车意气风发。4 月单月汽车交付量达到 2.57 万辆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516.3%。今年前 4 月,理想汽车的总销量已经达到 7.83 万辆,同比增长 118.11%,是唯一一家进入新能源销量前十名的中国新造车企业。
数据来源企业,制图太平洋汽车相比之下,蔚来和小鹏汽车略显失意。今年蔚来增长速度放缓,4 月销量跌回 6658 辆,今年前 4 月总销量为 3.77 万辆,同比去年增长 22.2%。小鹏汽车则出现了市场滑坡,前 4 月总销量只有 2.53 万辆,同比下降 41.90%。当前,小鹏汽车面临不小挑战,随着国内外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发力,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有所冲淡。此外产品方面,小鹏 P5、P7、G3 乃至新上市的 G9 与不少车企主推车型形成了正面竞争,因此遭遇多家车企同时围猎。
此外在新造车阵营里,哪吒汽车在 " 万辆俱乐部 " 保有一席之地。4 月汽车交付 11080 辆,连续 3 月销量破万。今年汽车累计交付 3.73 万辆,较去年增长 25.72%。和小鹏汽车一样,轿车和 SUV 都进去特斯拉价格区间的零跑汽车,今年也受到了特斯拉降价的冲击。1-4 月汽车总销量为 1.91 万辆,同比下降了 37.28%。
关键词: